房颤引起的血栓脱落是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左心耳是心脏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因此,干预式闭塞左心耳对减少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风险、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意义重大。11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梅举教授在慈林医院为一老年房颤患者成功完成首例左心耳夹闭手术。
稍一活动就心悸,她爬上二楼都太难
对于50多岁的X女士来说,即使简单的上个2楼,也会让她胸闷心悸不停。原来,她是一位有多年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病史的患者,并且已经做过多次大型心脏手术。2011年,X女士在在上海完成了二尖瓣机械置换+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房颤消融术,术后恢复也较好。然而,2019年8月,突发的急性脑梗死又将她重重击倒。术后,脑梗塞后的左侧肢体偏瘫,阵发性的房颤、越来越严重的心力衰竭让她的生活再一次坠入了深渊。只有尽快做左心耳的夹闭手术,才能控制住她恶化的病情。
“快”、“准”、“狠”夹闭左心耳
11月29日上午10:00左右,手术正式开始,由梅举教授主刀、慈林医院心胸外科团队、麻醉科团队全程参与。
手术在患者左侧第三、四肋间开一个3cm左右的小切口,通过特制的左心耳闭合系统将左心耳夹闭,从而减少起源于左心耳的心房显颤的电活动,终止左心耳内血流紊乱导致的血栓形成。整个夹闭手术进行了大约持续一个半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现场
梅举教授术后介绍说,此台手术的难点在于患者病症复杂,并进行过多次心脏手术,心脏部分的组织粘连严重,手术过程需要格外的小心,相当于在心尖上跳舞。但左心耳夹闭手术的优势也是明显的,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效果更加稳定可靠。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夹闭左心耳,降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
慈林医院心胸外科于军主任介绍说,此次手术的意义在于为以后开展持续性房颤治疗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房颤患者由于发病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淤滞在左心耳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动至全身各处,形成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内脏动脉栓塞等,致残、致死率较高。对左心耳进行夹闭,能有效阻止血栓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降低卒中风险的作用,对慢性房颤患者来说,是莫大的福音。